在 facebook 上看到了這篇翻譯文章,有人向我反饋了一個bug (opens new window)。 看了一小段,不太好讀,只好回去看原文 (opens new window),剛好來練一下日漸生疏的中文。
純意譯,請別介意。
(我是網頁前端工程師,不過我想應該還是多少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有人跟你回報了一個 bug。「26 樓會議室的燈亮著,請關掉。」
bug 的備註裡寫到,「應該只會花個 5 分鐘吧,按一下開關而已。」於是你走到 26 樓的會議室,燈是亮著,不過沒開關勒。
只好來裝一個開關了,但是設計師說會破壞會議室的美感,而且牆壁是混凝土做的,得用合適的工具才行。有工具的話裝開關沒什麼問題,可是沒人會批准買工具。沒有的話得花上兩天,可是他們說要馬上裝好,因為怕 CEO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 26 樓,然後不巧地就經過會議室,問燈為什麼亮著!
於是你不停地收到「為什麼燈還是亮著」的 email。
你不得不發 email 跟大家說明情況,接著一群人就開始了一連串的 email 恐慌。你也知道只靠大家一起用 email 討論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bug 是指派給你的,deadline 是今天,沒解決的話你就死定了。你只好爬上 26 樓走廊的天花板,剪斷電燈的電線。終於啊,問題解決。
給大家發了信回報說問題怎麼解決的,希望平息快因 email 討論串引起的暴動。
好一陣子都沒聽到什麼消息,消息一來就是大家開始擔心電燈現在開不了也關不掉,CEO 要來開會怎麼辦?於是大家改叫你把電燈的線接到地下室,如果有人要開燈關燈,你就跑到地下室接線或斷線。
你當然會抗議這什麼莫名其妙的解法。「嘿啊,我也知道這不太理想,不過這是目前唯一的辦法。」老闆這樣回你。這時候你知道你有兩種選擇,可以照辦,當然也可以卷舖蓋以示抗議。不過你也知道就算有了新工作,大概還是得幹些一樣或是更糟糕的蠢事。
只好去把 26 樓的線接到地下室了。
沒想到到了地下室,竟然看到牆上掛滿了線,是從以前到現在大家幹一樣蠢事的傑作。(所以想法是從這兒來的啊!)你接好之後又盡力把電線都貼上標籤分類好,上頭再加了一小段道歉的話,給下次哪位同樣不幸的同仁。
回到座位後看到一條訊息,QA 重新打開了那個 bug,上頭寫道,「我看亮著。」於是你又回去 26 樓的會議室,燈暗著的啊。回到座位上把 bug 標示關閉,然後回報說有親自確認過。QA 又把 bug 打開,「房間還是亮著。」你又再跑去確認一次燈泡沒亮之後跟老闆報告,老闆建議你再回去地下室確認一下電線,你說我現在看著燈泡沒亮勒。
「我知道啊,不過這樣你才能跟 QA 說你所有的可能都確認過了。」
嘆口氣無奈地回去地下室,沒錯啊,電線沒接著,兩邊的線都包著,也沒放在會導電的東西上。你跟 QA 回報說,確認過電線沒接著,也看了燈泡,沒亮。QA 說,「我不是在說燈泡,那個 bug 是說會議室裡的光,還是太亮了,你不是應該把窗簾拉上嗎?」你說窗簾不關你的事,bug 只有說燈要關掉。QA 不相信,發了 email 問大家說 bug 有沒有包括窗簾。
好一段時間都無聲無息,後來總算有人打來。「理論上,」那人問說,「假設 26 樓的會議室太暗或太亮,參加會議的人可以自己拉開或是關上窗簾吧?」可以啊,你說。
「普通人喔?不需要你來嗎?」沒錯,普通人啊,不需要我,每一個人都可以。
「非常好啊,那就先這樣吧,我會再安排個每日立會討論窗簾的事。」
總算是把 bug 關了。現在呢,CEO 大概是捕風捉影地聽說了這些 26 樓會議室鬼鬼祟祟的活動,想在那兒開會。你立馬就收到一堆著急的 email 說要開燈。你趕去地下室,把線接起來,回去座位後發現有 32 條新郵件。
「不對勒,燈沒亮!」、「有問題啊,燈沒開!」、「你有沒有收到 email 啊!」諸如此類的。第三十二封 email 說,「沒事了,燈亮了。」
到了該關燈的時候同樣的情況或多或少又會再重複一次。
話說如果有什麼好消息的話,那就是:會議結束後,每個人都忘記了 26 樓有間會議室,那麼你也就沒必要再處理這些事了。